十二年前,从遥远的会宁山区走出的他,为了小时那个温存了已久的教师梦,他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师范校园;九年前的他,面对毕业后的抉择,他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所小学,做起了一名真正的“娃娃头”;为了一句承诺,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个人默默坚守了九年,并且仍在继续……农村孩子特有的诚朴、守信,已经内化为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基本信条……
他叫陈靖,中国共产党员,甘肃会宁县人。2001年7月,大学毕业后,即来新安路小学小学任教至今。
他是典型的农家孩子。父母没有给他别的,有的只是一句朴实的叮咛:老老实实做人,踏踏实实做事,守信用,帮助人。带着父母的嘱托,走上工作岗位的陈靖老师,确实也在践行着这句他耳熟能详的人生信条。
九年诚信的坚守,成就了一段父子佳话。
陈老师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,就发现有个孩子比较特别:黑黑的皮肤,瘦弱的身子,浑身总是脏兮兮的;他的书包也比别人的特别:破旧的帆布上缀满了补丁,已经看不出什么颜色了——这在一般城市孩子来说,都已经是该扔掉的东西了;这个孩子沉默寡言,上课时总会用一种怪怪的眼神怔怔地看着自己。好奇让陈老师决定一探究竟。一天下班后,他叫住了这个孩子,让孩子带自己去他家看看。听了老师的话,孩子支支吾吾半天,一会儿说家里没人,一会儿又说他要去姥姥家。这孩子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呢?陈老师决定先不去,他知道孩子一定有什么瞒着自己,等他向别的同学打听清楚了再作打算把。经过和别的同学谈话,陈老师终于弄明白了这个孩子的基本情况:他叫孙泽盟,从小便失去双亲,与奶奶相依为命,无任何经济来源,仅仅依靠低保艰难地维持生活。奶奶文化水平低,无法辅导孙子。了解到孩子的困难情况,陈老师决定去看看。一天,在别的同学引导下,陈老师来到了孙泽盟家。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:低矮破旧的楼房散发着一股霉潮味,家里到处是破旧的衣服,桌子上放着几个煮熟的土豆,一碗吃剩的面条和一碟酸菜,孩子写字的桌子是一张小木桌,上面摆满了奶奶的针头线脑……看到这种情况,陈老师有些难过。和孩子的奶奶交谈后,奶奶告诉陈老师,孩子的爹妈去世早,她又没工作,街道给她俩办了低保,可孩子交书本费就成了问题。而且,随着孩子逐渐长大,她也觉得有些力不从心。老人难过地摇了摇头,接着便是一阵沉默。这孩子太可怜了。陈老师脱口而出:“阿姨,别难过,我来管他吧!您放心,我一定会让他顺利长大成人的!”奶奶有些吃惊,她不信会有这样的好事。陈老师坚定地点点头,他请老人家放心,自己说到做到。说完,领着孩子出了家门。
说来容易做来难啊。刚毕业的陈老师,自己还是个大孩子,有些地方还要父母的叮咛,可他现在却要扮演一个集老师和父亲为一身的双重角色,让他有时也觉得有些应付不过来。但时间长了,他也适应了这种角色和责任的转变。慢慢地,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,变得干净和精神了许多。逢年过节,陈老师会像别的家长一样,用自己并不宽余的经济来源给孩子添置一些新衣服,给他买花炮、玩具和零食。升入中学后,由于孩子已习惯和陈老师一起生活,产生了深厚的感情,因而不愿回家。但是此时,陈靖老师已有了未婚妻,因有这个孩子在,一间单身宿舍确实拥挤不堪,可是,为了这个可怜的孩子,为了他能够继续学业,也为了自己曾经的承诺,陈老师还是让他留在自己那里,尽管家里人不理解,他的妻子不理解,社会上的人也不理解。可陈老师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下来。白天,陈老师上小学工作;晚上,还要辅导这个中学生,给他买学习资料。孩子已升入高中,仍然和陈老师生活在一起。整整八年时间,无偿地付出,非常人所能及。而这一切,在陈老师看来,都是为了他曾经的那份承诺,他也无怨无悔。直到有一天,这个孩子突然盯着陈老师,郑重地说:“老师,我想叫您一声爸爸,可以吗?”陈老师先是怔了一下,继而默默地点了点头,孩子扑入他的怀中,叫着“爸爸”哭了起来……实际上,他们也确实成为了一对情感上的“父子”。陈老师说过,他永远继续关注这个孩子,直到他走上社会,做个“好人”。为了孩子的军营梦,陈老师煞费苦心,东奔西走;孩子参军走后,陈老师一如既往地和孩子通电话,关心他,鼓励他好好干,做个合格的军人。一份承诺,成就了一种永无止尽的人间真情。陈靖老师的这些动人事迹,终于引起了五0四厂团委及有关领导的重视,为树立学习“八荣八耻”新风,对陈靖同志进行采访并在厂电视台宣传播放,引起了广泛的关注。之后,兰州电视台新闻故事会栏目也对此事进行相关报道,《兰州晚报》也对此事进行登载,形成了一定的社会人士的较好评价和反响。新安路小学(即原五零四小学)的校长周东敏、党支部书记张世祥及相关领导对陈靖同志的事迹也十分重视,号召大家向陈靖同志学习,授予陈靖老师“师德模范教师”的称号。
无论对领导还是对同事和自己的学生,陈靖老师始终言行一致,重事实,讲道理,从不妄议他人,而且有啥说啥。他教给学生最多的,也就是父母传承给他的那句话;他不撒谎,也要求自己的学生不撒谎,是啥就是啥。他的学生,即使作业没做,也绝不狡辩、找借口,在这一点上,陈老师深受家长们的赏识。“把孩子交给他,我们放心!”许多孩子的家长如是说。他送走的几届学生,给各科老师留下的统一印象就是:老实、乖巧而又懂礼貌。
在孩子们眼里,他是个“讲信用”的老师。
陈老师的学生说得最多的还是老师的另一品质——讲信用。陈老师说,为人就得讲信用,丁是丁,卯是卯,说出来的,就要想办法去完成。在这一点上,他的学生最有发言权。每当节假日时,陈老师的学生就会不约而同地问陈老师:“老师,有空吗?带我们出去玩!”如果陈老师答应了他们,这些孩子就会高兴万分,因为他们知道,陈老师答应的事,不会轻易改变,他们相信自己的老师。他说他喜欢教育,喜欢孩子,他会追随自己喜欢的事业一直走下去。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守信,成就了他好多感人至深的事。
依靠诚信,转变“问题学生”。
在陈靖老师刚接任五年三班时,有人告诉他,该班有个叫桑某的学生,经常逃学,学习很差,家长也请不来,连书费也老欠着,成了任课老师最头疼的“问题学生”。接班后,陈靖老师经过一段的观察后,发现这孩子经常出入网吧,刚开始还能正常上课,可没过几周,老毛病又犯了,一周有一半时间在逃课。于是,陈老师决定家访。别的老师劝他别去了,因为这个家长对老师有抵触情绪。可陈靖老师还是决定去看看。他告诉孩子,自己要去他家看看,要求孩子把话转告家长,他一定会按时“赴约”。但是,每次陈老师如约而至时,孩子的家长明明在家打麻将,可一听是老师,就是不开门。陈老师没有懈气,坚持有空就去。因为他告诉孩子,他一定要见到这位“不同凡响”的家长。终于,这位家长被陈老师的执着精神感动了,开了门。在交谈中,他才了解到,该同学的父母已离异,孩子归父亲管。可父亲没有正式工作,靠吃低保度日。离异前,孩子的父亲并不怎么过问儿子的学习,全靠母亲管束;离异后,因父亲疏于管教,孩子的学习自然一落千丈,并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接触,染上了逃学上网和小偷小摸的坏习气。老师请了几次家长后,由于和老师无法沟通,遂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,对孩子也索性撒手不管,听之任之。了解到实际情况后,陈靖老师虽感问题棘手,但他还是下决心去挽救这个孩子。和孩子的父亲促膝长谈后,使其彻底认识到孩子问题的严重性,他告诉孩子的父亲:“这个孩子我管定了!”。孩子的父亲有些不太相信眼前这位稚气未脱的“大孩子”,但还是表示自己会尽力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。然后,陈老师又设法和孩子的母亲取得了联系,并使夫妻二人消除了彼此的隔阂,重新走到了一起,使一个破碎的家庭又和好如初。在此基础上,陈老师又和孩子作了几次谈心,使孩子重拾自信,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。陈老师又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休息时间,将孩子叫到家里,无偿为之补课,并最终使孩子顺利地升入了中学。
守诚信,极力帮助生病休学的孩子。
班上的一位同学张某,在陈老师刚接班不久,这孩子就得了重病而休学在家。为了使自己的学生不因为生病而落下功课,陈老师抽空去医院看望这位同学,并告诉家长,他不会让自己的学生掉队的,请家长放心。为了这一看似简单的承诺,陈老师放弃了节假日和休息时间,为这个孩子无偿补课,有时在家,有时在医院,一直坚持到这个小孩毕业考试那天。小学毕业时,该同学返校并参加升学考试,考得了较好的成绩而顺利升入中学。家长要给钱,但陈老师分文未取,他还是那句话:为了我教师的职责,为了我曾经的承诺。最后,家长写了感谢信,贴在了学校门口,表示自己一家人对陈老师的感激之情。
做一名好教师——陈靖老师的永久的信条。
陈老师说,他就想做好一名老师。确实,他也是按照自己的这一信条去做的。在学校,陈靖同志自任教以来,勤勤恳恳,早来晚归,把所有心思都扑在教育事业上。在别的班已放学走后,他仍然义务为差生留班辅导。晚上和节假日,他的家里都是学生,陈老师在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差生无偿补课,在别人不解的目光中,他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着一个教师的含义。在平时,当孩子们的思想或心理有了问题时,陈老师总能找他们聊天、谈心,而孩子们也把他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,家长不知道的“秘密”,陈老师却了然于胸。
女孩邓某,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,她养成了孤独自闭的性格特征,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,经常落作业,请家长也无济于事。在这种情况下,陈老师主动找孩子谈心,给她鼓励,让她很快融入到了同学们中。在孩子的日记中,这个小女孩写道:“谢谢您老师,我会好好努力的,不再给您添麻烦”。日记,是陈老师和他的孩子们心灵交流的平台,用这块天地,师生之间架起了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桥梁。孩子们知道,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告诉陈老师,陈老师绝不会“出卖”自己,因为他是个“守信用的人”。用他的诚实守信和不懈努力,连续接任的两个在别人眼里所谓的“差班”,语文成绩连获年级第一,其他课程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,而该班也被连年评为校“文明班级”、“优秀中队”称号;也由于他诚实守信和不懈的努力,使许多差生重拾自信,成就了一个个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事实。任学校的教导副主任后,陈老师更忙了,他不但要带自己的毕业班,而且全校学生的德育教育重担也落在他的肩上。班主任“没法管的”学生,于是就成了他桌前的“常客”。有些孩子,说过几次就会有所好转,而有些孩子就需要下很大功夫。但陈老师就是凭借自己特有的诚恳和在孩子们眼里的“信任感”,使他在这项别人看似头疼的工作上却得心应手。学生李某,在课堂上经常捣乱,还和班主任顶嘴,打架更是常有之事。最后,班主任实在没办法了,把他送到了陈老师处。面对这个孩子,陈老师并没有发火和生气,而是心平气和地和他聊了起来,问他喜欢什么,最烦什么……一节课下来,这个孩子对陈老师说:“老师,你和别的老师不一样!”之后的几天里,这个孩子“正常了”许多,可没过几天,他又和班主任吵了起来。于是,陈老师把孩子叫到了僻静处,又和孩子整整谈了一个多小时,他渐渐知道了这个孩子内心的想法以及他和老师屡次冲突的原因——他对老师早都失去了信任感,认为老师只会向家长“告状”,找自己的麻烦。陈老师告诉孩子,自己决不会“出卖”他,请他相信。起初,这个孩子还对陈老师存有戒心,但时日长了,他发现陈老师确实是个“守信用”的老师。自此之后,这个孩子渐渐接受了陈老师,并和陈老师无话不谈的“知心”。据陈老师说,和这个孩子的交流,至少不下四十次。四十次,一个同学,而全校那么多学生,这得多少个四十次啊!
由于陈靖同志的努力,他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,连续几年,他被评为校先进教师、厂先进教师、青年岗位能手、十佳师徒等荣誉称号,2007年11月,他被推举为“感动西固道德魅力人物”,受到区政府的嘉奖。2008年,被推举为西固区优秀教师;2009年,获“西固区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”称号;2010年9月,陈靖老师被推举为兰州市十大道德模范人物,受到了市政府的嘉奖。2011年,被评为西固区优秀“教育志愿者”;2014年,西固区陈靖名班主任工作室挂牌成立,成为西固区首批领衔名班主任;2015年,被评为“西固区道德模范”。
这就是陈靖老师,一位用诚实守信诠释者教育信条的人民教师。